人工智能的理想有多远(十二):有限的人工智能应用引发出伦理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经历过两次寒冬以后,人工智能的研究就从创造通用的类似人类的智能思考机器上转向了一些具体的问题,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

以ALPHA狗战胜李世石,柯洁为标志性事件,开启了第三次人工智能热潮。所用到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早在上个世纪就被提出来了,算法上没有根本的创新。算法的本质是还是基于大数据的统计,归纳,拟合。而不是推理,分析。

实现的也都是弱人工智能,仅仅是在视觉,语音识别,游戏等等几个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技术上来说有它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对于实现强人工智能来说基本上可以说是毫无进展。

从商业应用的角度来说,商业落地非常碎片化,只能用在一个实力场景里面的一个具体功能,比如没有自然语言,纯粹的语音识别没法完成一个完整基于语音的交互。否则真的可以大量替代目前的文本菜单按钮的交互模式了。

应用商业化尚未展开,伦理道德的问题已经出现了,比如大数据包括人脸搜集的隐私问题。还有更复杂的类似无人驾驶遇到电车难题的问题,依赖程序决定牺牲谁实在是很难接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