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名称由来和物候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历法上的时间点是太阳到达黄经45°的那一刻,一般在公历5月6日左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就是说,立就是开始的意思。立夏就是指夏季的开始,与立春、立秋、立冬一样,是标志四季开始的日子。
而“夏”和“假”一个意思,就是“大”的意思,指的是植物长大了。
《历书》记载:“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也是说到了这个时候,春天的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了,所以这个节气就叫“立夏”。
古代一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五天。为每个候对应了辨识度高的自然、生物活动现象,称为“物候”。
“立夏”三候对应的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蝼蝈鸣”说的是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关于“蝼蝈”是什么,一直以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蝼蝈”是一种蛙属动物,夏天开始鸣叫。另一种说法认为“蝼蝈”就是“蝼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说:“蝼蝈,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一名蝼蛄,一名螜,各地方言之不同也。”蝼蛄是一种农业害虫,春夏之交开始鸣叫,而且叫声响亮。从动物生长规律看,“蝼蝈”就是“蝼蛄”的说法更有道理。
“蚯蚓出”说的是蚯蚓从地底下钻出来了。蚯蚓从立夏起进入繁殖期,一旦子代繁殖过多,亲代便会于夜间或阴雨天钻出土层迁移至别处。古代人认为蚯蚓属于阴物,夏天土壤潮热,阳气上升,蚯蚓忍不住钻出地面透气。
“王瓜生”说的是王瓜这种植物开始生长了。王瓜又名“土瓜”,亦称“老鸦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属于葫芦科栝楼属。立夏时节开始生长,五月至八月开花,八到十一月结果。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生长旺季的节气。
按照气象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22摄氏度以上为夏季开始。由于中国幅员辽阔,“立夏”前后,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可能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夏季,而其余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春季。
古代有“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的仪式。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