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从何时开始?古代的烟花爆竹是什么样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中学课本里学过的,王安石的《元日》,描述古代春节的场景。这说明在北宋的时候,民间已经有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了。

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的文献资料记载,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宗懔。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宗懔《荆楚岁时记》

当时在正月初一燃放爆竹驱逐山臊恶鬼。当时还没有发明火药,爆竹是烧真的竹子,就是直接把竹子扔到火里烧。这是“爆竹”名称的由来。

根据《神异经》的记载,爆竹早在汉朝就出现了,因为作者东方朔是西汉人。距今历史已经超过2000年了。

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哔卜有声,而山臊惊惮远去。————《神异经》

经考证认为,《神异经》是后人托东方朔之名所作,实际成书年代是南北朝时期。即便如此,燃放爆竹的历史也超过1500年了。《神异经》也明确记载了,爆竹就是直接把竹子扔到火里烧。

山臊据说是一种类似猴子的可怕动物,它不怕火,烧竹子发出来的劈劈啪啪的声音可以把山臊吓走。据说这个山臊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就是山魈,它是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看起来是有点吓人。还有一种长得和它有点像的动物叫鬼狒。

火药在唐朝已经发明出来了,孙思邈明确记载了火药的制作方法。

据说唐代李畋用火药制作了爆竹,被盛产烟花鞭炮的醴陵和浏阳尊为花炮的祖师。然而这个说法缺乏史籍记录证据。

而根据唐代到五代时期的一些诗作,以及一些其他文献记载。这段时间的爆竹还是烧的真竹子。

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来鹄·《早春》

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通俗编排优》

有明确记录记载宋代已经有了用火药制作的爆竹。

除夕爆竹相闻,亦或以硫磺作爆药,声尤震厉,谓之爆仗。 ————《会稽志》

根据这个描述,当时同时有烧真竹子和火药爆仗这两种爆竹制作方式。当时的爆竹可能还不是用纸卷的,是把火药填充到竹子里。

南宋的时候已经出现了纸卷的爆竹,用纸裹成的纸筒和麻茎装火药,也开始使用了阴线。

至于爆仗,有为果子人物等类不一。而殿司所进屏风,外画钟馗捕鬼之类。而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周密《武林旧事·乾淳岁时记》

根据南宋周密的记载,这时候已经把一百多个炮仗连接在一起了,这就成了“鞭炮”。

使用纸和火药制作爆竹发明后,烟花很快就出现了。填充火药的会有不少哑炮,有些会有呲花,虽然没有啪啪的声响,但是视觉效果很好。于是就开始制作烟花了。

宋朝不仅出现了烟花,还出现了专营烟花爆竹的店铺。

有市爆仗,成架烟火之类————吴自牧《梦粱录 • 十二月》

宋朝烟花燃放有相当规模。词人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就是描述燃放烟花的盛况。

明清春节使用烟花的习俗进一步扩大,民间也广泛燃放烟花爆竹了。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了。

清朝时就开始对燃放烟花爆竹进行限制了。

“王府、仓库、寺院及街市等人之稠密处,皆不得闻爆竹之声,五城兵马司督查之。”

人多的地方不能放爆竹,被五城兵马司衙门发现了要处罚。

道光年间还曾规定,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火灾的,将受到鞭笞之刑。烧毁自家房屋的笞四十;致火势蔓延,烧坏官民房屋的,笞五十;因火灾致伤人命的杖一百,且坐牢三年。

疫情过去,基于传统中燃放烟花爆竹的驱邪祛疫的美好期望,今年可能燃放的人群会更多了。为了公众和自身安全,还是要遵守当地法规,在指定地点、指定时间燃放。也要考虑噪音、环境污染问题,避免影响他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