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名称由来、物候和花信风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历法上的时间点是太阳到达黄经315°的那一刻,一般在公历2月4日左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是“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就是春天万物开始生长了。

这就是立春节气的名称由来。

立春,是廿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还有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名字。

古代使用的干支纪年法,一年的开始不是正月初一,而是廿四节气的立春。

立春作为一年起始,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岁纳福、驱邪禳灾、除旧布新、迎新春等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时段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年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立春在汉朝是重要传统节日,又称立春节或春节。

古代一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五天。为每个候对应了辨识度高的自然、生物活动现象,称为“物候”。

“立春”三候对应的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东风解冻”说的是春风来了,冬季封冻的大地开始解冻了。

东风指的就是春风。古代四时配五行,春属木,古人认为东方也属木。用东风指春风。

“蛰虫始振”说的是冬眠的虫子开始苏醒了。

蛰虫指的就是冬季冬眠的虫子。到了立春节气,这些苏醒过来了。

虽然苏醒开始活动,但是还没有破土而出。出土活动要等到惊蛰节气了。

“鱼陟负冰”说的是鱼从水底,游到接近水面的冰层下方了。陟是上升的意思。

因为,冬季温度降至冰点以后,水底远离冰面的位置温度高。

冬季寒冷的时候,鱼潜伏到水底,远离冰面的位置取暖。

到了立春时节,温度回暖,鱼从水底上浮,游到冰面下方活动了。

人们把花开时吹过的风叫作“花信风”。

有八个节气还有对应的花信风,可以通过花开情况确认节气。

“立春”的花信风为一候迎春花,二候樱桃花,三候望春花。

迎春花的花期正值冬、春交替之际,和梅花、水仙花、山茶花并称为“雪中四友”。

樱桃花又名迎春樱。花期短暂,樱桃花的花瓣,只在阳光大好的天气张开,而在阴雨天时则处于合拢状态。

望春花又名白玉兰。白玉兰的花蕾、树皮还可作为中药材,象征着高洁与纯净的品质。

立春期间,气温开始趋于上升,日照、降雨开始趋于增多。从立春节气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

气象学上以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算入春。

立春时节,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以南地区,立春时就已经进入春季了。

中国其他93%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季,在北端的黑龙江,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时才入春。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是一年繁忙农事的开端,要垦多少田地、备多少种子、施多少化肥,都要盘算好,立春就要开始干起来。

北方地区顶凌耙地、送粪积肥、兴修水利,开始春耕准备。

在温润的南方多地,人们紧抓“冷尾暖头”及时下种。这一时节天气过暖并不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因为气候过暖,麦苗会提前返青。

立春时节天气依然寒冷,要注意做好越冬蔬菜的防寒保暖,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