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的名称由来和物候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历法上的时间点是太阳到达黄经75°的那一刻,一般在公历6月6日左右。

芒种的“芒”指的是一些有芒的农作物,如稻、黍、稷等;而“种”有两层含义,一层意思指的是种子的“种”,另一层意思是播种的“种”。

《历书》记载:“斗指丙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

就是说芒种这个节气可以种植有“芒”的农作物,过了这个节气再种植就没有意义了。

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民间谚语:“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民间也称其为“忙种”。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环境差异大。在稻作地区的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这个时节正是北方夏熟作物麦子收获之时。不论是种,还是收,芒种节气都是一年农业生产中最忙的节气。

古代一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五天。为每个候对应了辨识度高的自然、生物活动现象,称为“物候”。

“芒种”三候对应的是“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按照古人的观点,阴阳相生相克,物极必反。

虽然芒种节气阳气极盛,但是阴气已经开始积蓄发展,物候现象也是反映这种变化的结果。

“螳螂生”说的是,在芒种节气时,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鵙始鸣”说的是,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鵙就是指的伯劳鸟,也就是“劳燕分飞”中的“劳”。实际上伯劳鸟这个时节鸣叫,不是因为感受到了阴气,而是因为这个时节是它们的求偶繁殖季节。

“反舌无声”说的是,反舌鸟因感应到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反舌鸟又叫百舌鸟,它善于惟妙惟肖的模仿其它鸟类的叫声,春天的时候叫个不停,到这个时候反倒不叫了。

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这期间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且多闷热,南方北方,都有出现高温天气的可能。此时中国南方的华南地区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江南地区进入梅雨,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都开始进入到了炎热的夏天。

芒种时节,已经进入仲夏时间,南方忙着种,北方忙着收。各种作物也进入到了一年中生长最迅速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