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名称由来和物候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历法上的时间点是太阳到达黄经195°的那一刻,一般在公历10月8日左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是九月的节气,这个时候气温更低,露水更多,天气越来越寒冷,洁白晶莹的露水即将凝结成霜。所以这个节气被命名为“寒露”。这就是“寒露”的名称由来。
民谚说:“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意思是寒露之后天气已有寒气,不能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寒露期间,温度会明显下降。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直观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古代一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五天。为每个候对应了辨识度高的自然、生物活动现象,称为“物候”。
“寒露”三候对应的是“鸿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华”。
“鸿雁来宾”意思是说,大雁南飞接近尾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
意思是说,大雁秋季开始南飞,先到南方的是主人,后到南方的是宾客。
也就是说,在这个节气,晚飞的北雁也到南方了。
“雀入大水为蛤”是说黄雀飞入大海变成了蛤。
“大水”的意思是海水,《国语》记载:“雀入大海为蛤”。
这是古人通过观察身边现象得出的错误结论。深秋天气寒冷,黄雀都看不见了,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黄雀很相似。古人便以为是黄雀飞入大海变成蛤,潜藏起来躲避寒冷。
“菊有黄华”的意思就是菊花开了。
古人认为,普通的草木都在阳气活动的温和时节开花,唯独菊花在阴气活动的阴寒时节开花。
所以二十四节气的72物候中,提到桃花、桐花,都不提花的颜色。唯独提到菊花时,提到了花是黄色。
古人认为阴历九月是戌月,戌属土,土对应的颜色为黄色。也正好对应了菊花的颜色。
寒露节气里,天地草木飘摇,然而菊花盛开,而且经霜不凋谢。宋姚宽《西溪丛语》称菊为寿客,也因此菊花得到“寿客”的封号,象征长寿。
寒露是气候变化特征明显的节气。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此时,南方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象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寒露节前后,如有强冷空气南下,南方容易出现气温低、风力大的寒露风天气。它是南方晚稻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广东、广西、福建一带称寒露风,长江流域称秋季低温。
寒露时节,北方应播种完小麦,不宜再迟,以免减产。南方应适时播油菜、种蚕豆等。华南地区将会出现一种灾害性天气——绵雨,其特点为: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因此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
寒露时节,很多地方有赏枫叶的习俗,“霜叶红于二月花”说的也是这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