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名称由来和物候

“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历法上的时间点是太阳到达黄经210°的那一刻,一般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这个时节气温可能降至0度以下,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霜降是指初霜。此时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天地之间开始呈现一种肃杀气象。

“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而成。“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

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所以用“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

古代一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五天。为每个候对应了辨识度高的自然、生物活动现象,称为“物候”。

“霜降”三候对应的是“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

“豺乃祭兽”说的是,豺捕食到猎物后,将食物排列整齐,用来祭天,表示感恩回报。

这种排列猎物的现象,现代并没有观察到。当然,即使这个现象存在,豺排列猎物的目的也不是祭祀。

古人认为动物的这种行为,类似古人收获之后先行祭天以示回报,是一种义举,因而是重要标志现象。

七十二物候里,“獭祭鱼”、“鹰乃祭鸟”,都是古人把动物类似的祭祀行为作为重要的物候现象。

“草木黄落”是说草木的叶子枯黄掉落。树叶在秋天发黄掉落,是植物为了适应气候的结果。落叶木在秋天落叶,就可避免敏感的树叶组织因低温而死亡。

“蛰虫咸俯”是说蛰虫在洞里进入冬眠状态。

咸,皆也,就是全部的意思,俯,垂头也,就是低头的意思。

霜降时节开始进入一年中的寒冷时间,此时,蛰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尤其在江南、华南地区,气温的起伏愈发明显;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

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还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深秋时季节转换,冷暖无常是感冒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人易犯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容易复发或加重。小心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养胃暖胃防胃病发生,慢性胃病等宜多加防范。注意脚部保暖。秋末宜多锻炼以强壮身体,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