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名称由来、起源和历史变迁
现在我们庆祝的节日元旦,其实并不是古代传统节日元旦。
传统节日元旦,时间上是阴历正月初一,是现在的春节。
把阳历第一天称为元旦,是从1912年开始的,距今不过一百多年。
现在的元旦,传承的是古代元旦的名称。现代的春节,传承的是古代元旦的庆祝习俗。
说文解字对“元”的解释是:“始也。从一从兀。”。
对“旦”的解释是“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凡旦之屬皆从旦。”。
就是说,“元”就是开始的意思。“旦”是象形字,指的是完整的太阳出现在地平线上,是一天中白天的开始。
“元旦”指的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古代首月称为正月,元旦就是古代的历法的正月初一。
从这个含义就可以看出,“元旦”这个节日应该是有历法时就有了。
“正月一日”这个节日,历史上有很多特别的称呼,如元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春、上日、元朔等。
“元旦”作为正式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晋书》中。
《晋书》说:“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颛帝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按史书的说法,他生活的年在尧、舜、禹之前。
虽然“元旦”这个名称,最早什么时候出现无法确定。
但阴历“正月一日”作为庆祝新的一年到来的节日,应该是夏以前就开始了,距今应该超过4000年。
由于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哪一天作为一年的第一天,是由人为规定的。
历史上不同时期,对哪个月是正月有不同的规定。
所以虽然元旦指的是正月初一,但是具体日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夏时期的夏历的正月,也就是现在阴历的一月。
商时期的殷历的正月,相当于现在阴历的十二月。
周时期的周历的正月,相当于现在阴历的十一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月相当于现在阴历的十月。
汉朝初期沿用秦朝的做法。
汉武帝太初元年时,落下闳、邓平等人创立“太初历”,重新把正月初一定位为元旦。
汉朝以后,绝大多数时间沿袭汉朝的做法,有几名皇帝短期改变了正月。
王莽篡汉后,改十二月为正月。
魏明帝曹叡也一度改十二月为正月。
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采用周正,改十一月为正月。
此后历代都把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改用阳历为标准纪年。
把一年开始的元旦,从农历正月初一改成了公历1月1号。
从那时起,民国政府就多次企图推行新历,废除旧历,禁止过旧历新年。
但是民间一直无视各种禁令,一直按照传统庆祝农历新年。
而相比之下,新历元旦的政府的庆祝活动却没有民间响应。
现在的春节,是1914年,为了推行新历,缓和民间的情绪,袁世凯政府给传统农历元旦起的新名字。
公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阳历1月1日为“元旦”。
2009年,湖南学者黄守愚对于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提出异议。认为“元旦”名称的含义、历史记载、文学诗词各方面,均指夏历的正月初一,如果不明白这点就会误解古文内容。应该把“元旦”改回农历正月初一。
这次也引发了民间的争议,毕竟用元旦称公历1月1日,春节称农历正月初一,也有100年了,也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节气的具体日期也好,名字也好,其实对现代人的生活影响并没有多大。
元旦、春节的名称、习俗,虽然有变化,但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传承下来的,这是将来也改变不了的。
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是建立民族的文化认同基础,是连接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