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的名称由来和物候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历法上的时间点是太阳到达黄经255°的那一刻,一般在公历12月7日左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意思是说,大雪是十一月的“节”,大就是多和大的意思,到这个节气雪很多很大。

《三礼义宗》说:“十一月,大雪为节者,形于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

也就是说,大雪是相对于小雪节气而言的,到了这个节气雪更大更多,所以用大雪命名。

这就是大雪节气的名称由来。

古代一个节气分为三候,每候五天。为每个候对应了辨识度高的自然、生物活动现象,称为“物候”。

“大雪”三候对应的是“鹖鴠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古人用阴气、阳气运动解释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日,太阳影子长度最长的一天,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一天。此后阳气开始萌发上升。

古人认为大雪节气到冬至节气是一年中阴气最甚的时期,但阳气此时已经开始萌动。

因此,大雪三候都被古人认为反映了阴气、阳气的状态变化。

“鹖鴠不鸣”就是说寒号鸟不鸣叫了。“鹖鴠”就是寒号鸟。它在夜里夜里鸣叫,古人认为寒号鸟是祈求天明的鸟。

但是到了大雪节气,它就不鸣叫了。古人认为寒号鸟感受是到了阴气的旺盛,所以不鸣叫了。

寒号鸟学名叫“复齿鼯鼠”,是中国特有物种。它不是真正的鸟,是啮齿目松鼠科复齿鼯鼠属哺乳动物,有四只脚,有牙齿,是一种能走能滑翔飞行的动物。

复齿鼯鼠在夜晚活动,白天休息。晚上有时可以会有“哩——嘟罗——嘟罗”的叫声。听起来就像在叫“得过且过”。被作为反面典型写入小学课本。

“虎始交”说的是老虎开始交配。

古人认为老虎是一种猛兽,可以驱邪避恶。老虎此时出现了交配的行为,是感觉到了阳气微微上升。

我国境内,华南虎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东北虎是在冬季交配。“虎始交”指的应该是东北虎。

“荔挺出”说的是马薤抽出了新芽。荔,指的是马薤,兰草的一种。

马薤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开蓝色花朵,花朵和种子可以入药,叶子可用于造纸。

马薤在寒冷的大雪节气长出了新芽。古人观察到这个现象,也解释为是植物感受到了阳气萌动,而开始生长。

大雪时节,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气温进一步显著下降、降水量比秋天与初冬时增多了。

大雪时节,北方地区会受冷空气影响,常出现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积雪。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最低都已降到了零度或以下。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降水量(雨或雪)增多。

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

降水主要是冷暖气团同时活跃的结果。天气寒冷的时候暖气团北方地区活跃度下降,空气中水汽含量下降,降水量也会下降。

实际上,大雪节气的雪却往往不如小雪节气来得大。全年下雪最大的节气,既不是小雪、大雪,更不是小寒、大寒,而是在春季“雨水”节气。

初春天气,南方暖空气开始活跃,水汽开始丰富,而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仍强,暖气流遭遇冷气流强烈、持久上升,更可能降下大雪。

大雪时节冬天的北方地区白茫茫一片,冰天雪地,基本上没办法种植作物。此时北方地区田间管理也很少,属农闲时节。

南方地区小麦、油菜等作物仍在缓慢生长,加强春天开花的作物的田间管理很重要。大雪时节,常会出现降温、暴雪、冻雨、雾凇、流凌等天气灾害。若受冻害,要及时松土增肥、蓄水提温、加强中后期管理,尽可能减小冻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