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节的名称由来、起源和历史变迁
上巳节,民间俗称三月三,是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
上巳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祓除畔浴”习俗,后来主要习俗融入清明节,自身作为一个节日渐渐消逝。
上巳节名称来自于干支纪日历法,最初日期是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所以叫做上巳节。
上巳节,民间俗称三月三,是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
上巳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祓除畔浴”习俗,后来主要习俗融入清明节,自身作为一个节日渐渐消逝。
上巳节名称来自于干支纪日历法,最初日期是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所以叫做上巳节。
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的名称来自于节气名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就是说,每年到这个时候,万物生长,清洁而明净。所以这个节气叫“清明”。
寒食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所以又叫百五节。因为这一天要禁火,所以也叫禁火节、禁烟节、冷节。
由于要禁火,无法加热食品,只能吃冷食,所以叫寒食节,这就是寒食节的名称由来。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今年春分,2024年3月20日11时06分,甲辰年二月十一。
甲辰年干支纪年法,古代还用来纪月、纪日。2024年春分是丁卯月癸未日。
当上古时代人们开始观测天象时,需要对具体日期进行区分和连续标记,同时记录当日的日影、北斗斗柄指向等天象信息,经过长期积累,就能统计出年日之间的对应规律。
今年惊蛰,2024年3月5日10时23分,甲辰年正月廿五。
公历2024年3月5日,农历甲辰年正月廿五,用来表示一个具体日期。
在现代人看来,是再普通的不过的事情了。
一般认为,农历的意义,是指导农业生产。
根据考古发现,农业文明出现的时间,早于书写文字产生的时间。
语言上日期概念的产生,应该是远早于农业文明出现的时间。
“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春季的第2个节气.
历法上的时间点是太阳到达黄经330°的那一刻,一般在公历2月18-20日交节。
“雨水”本是第三个节气,在“惊蛰”之后。汉代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就把“启蛰”改为“惊蛰”,并且和“雨水”交换了位置。
雨水,容易“望文生义”,认为就是开始下雨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根据这句话的意思,雨水节气,不是降雨的开始,也不是降雪的终结。而是冬季之后,大地解冻,冰雪融化成了水,进一步变化成了雨,所以名叫“雨水”。这就是雨水的名称由来。
平时大家说的春节,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个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另一层意思是指过年,这是一个期间概念,具体所指起始日期并不一致。有地区过年指的是除夕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有地区腊月廿三就开始过年了,还有地区认为腊月初八就开始算过年了,还有认为直到正月廿十都算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