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科园

聊聊哲学,思考下人生

0%

“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春季的第2个节气.

历法上的时间点是太阳到达黄经330°的那一刻,一般在公历2月18-20日交节。

“雨水”本是第三个节气,在“惊蛰”之后。汉代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就把“启蛰”改为“惊蛰”,并且和“雨水”交换了位置。

雨水,容易“望文生义”,认为就是开始下雨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根据这句话的意思,雨水节气,不是降雨的开始,也不是降雪的终结。而是冬季之后,大地解冻,冰雪融化成了水,进一步变化成了雨,所以名叫“雨水”。这就是雨水的名称由来。

阅读全文 »

平时大家说的春节,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个春节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另一层意思是指过年,这是一个期间概念,具体所指起始日期并不一致。有地区过年指的是除夕至正月十五这段时间,有地区腊月廿三就开始过年了,还有地区认为腊月初八就开始算过年了,还有认为直到正月廿十都算过年。

阅读全文 »

古代一年的最后一天被称为“岁除”,意思是旧的一年过去了,要换新的一年了。

除的意思是去除,更替的意思。夕就是夜晚。除夕,指的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

除还有一层意思是逐除。周、秦时期,到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来又把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阅读全文 »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历法上的时间点是太阳到达黄经315°的那一刻,一般在公历2月4日左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是“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就是春天万物开始生长了。

这就是立春节气的名称由来。

阅读全文 »

小年是中华传统节日,但各地的小年的具体日期和习俗略有不同。

北方多在农历腊月廿三过小年,南方多在腊月廿四过小年。江浙沪地区把除夕的前一晚上称为小年夜。还有部分地区把正月十五称为小年。

从名称上来说,小年都是相对大年夜而言的,是春节期间重要性次于大年夜的节日。

民间通常认为小年是忙年的开始,到了腊月廿三或者腊月廿四的小年,就要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了。

这个意义的小年,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

从习俗上来说,小年源自于古代的祭灶节。部分地区在名称上不用小年,在腊月廿三或者腊月廿四也会祭灶。

阅读全文 »

“大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历法上的时间点是太阳到达黄经300°的那一刻,一般在公历1月20日左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寒,十二月中。解见前。”

解见前,说的是,“大寒”的解释要看前面对“小寒”的解释。

《授时通考•天时》引用《三礼义宗》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意思是说,大寒是中气,是相比较于小寒而言,更为寒冷,是最冷的时候。所以叫“大寒”。这就是大寒的名称由来。

阅读全文 »

《道德经》推崇的善,是上善如水的善,是一种自然之善。

以老子《道德经》的观点来看,儒家提倡的“仁”,是一种人为之仁。

老子的《道德经》并不是说仁不好,不是善,而是说仁远不如天地具有的至善。

不是那种完全出自本性,化育万物而不求任何感激回报的“善”。

阅读全文 »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

历法上的时间点是太阳到达黄经285°的那一刻,一般在公历1月6日左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意思是说,小寒是十二月的节。月初的时候天气虽然寒冷,但是还没有到最冷的时候。所以叫小寒。月中的时候到了更寒冷的时候就是大寒了。这就是“小寒”的名称由来。

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但依然在南半球更靠近南回归线的位置。北半球的还处于热量散失的状态,气温还会继续下降。小寒、大寒才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时期。

阅读全文 »